你有没有试过上班第一周,一路连轴转,结果钱没赚到,身心先被掏空?最近看了袁丽丽自述她“闪辞”私企、悲催到家的求职记,直呼服了,戏都不敢这么演。
深圳这块地,号称“梦想之都”,但有多少人的梦想,最后被老板的“花式压榨”活生生拧成了稀饭?别的不多说,权当今儿真说个大实话袁丽丽,上周刚刚应聘上岗,喜滋滋去报道,结果不到一周就被请出门,工资还被高高挂起,从谈好的四千直接腰斩到两千五。你说她是“职场小白”吗?可人家自考过关,也算熬出头。到底是哪根筋搭错,还是这年头私企的“套路深似海”,工薪族的韭菜随时随地被收割?现在的问题不是“跳槽”容易不,根本是“活着下班”都算人生赢家。就问一句——这样的深圳,这样的私企,这样的打工人,还能笑出声吗?
别看袁丽丽自己调侃“又失业了”,但是这事儿一点儿不简单,甚至可以说人人都得提防。先说老板那一套,表面上客客气气面试,号称安排文员岗位,其实是“全能选手”人资、文案、行政、后勤、客服……干啥都你行。然后试用期三个月,“转正后才给社保”,这已经不是新鲜事,但没有午休、九点上班七点(甚至八点)下班,还明里暗里要求你“24小时随时待命”,这待遇比起996都好像进化了——007(零点睡、零点下班、七点上岗“回家还得回工位自动上线”)。一周干六天,回家还得“云办公”,这还是文员?都快成“中控指挥”了。咋的,现代科技进步就是拿来让人24小时被群消息“PUA”的吗?更恐怖的还在后头。当袁丽丽正筹划逃离时,老板冷不丁一个操作“你下班早了,事儿还没干完呢!”——得,连最后那点尊严都被剥了个彻底。
很多网友一肯定要问,这类事儿难道还少么?袁丽丽的“踩坑记”并不新鲜。深圳的打工人谁没被电话、微信轰炸过,下了班也好意思理直气壮喊你“有事就得回!”老板们总喜欢把自己的时间安排进你的私人时段,生怕你喘一口气。他们最喜欢动不动就谈“大局观”“责任心”,遇上活太多,就推“咱们是一家人,共患难”“大家要拼一点”,等发工资时,立马抽身“老板也苦呀,公司刚起步,大家理解一下,这回就按最低标准来吧!”你敢投诉?“你才干几天,谈啥资格?”现实呢,真等你咬牙上诉,劳动局、仲裁流程那是一场马拉松,钱不多,人麻了。大部分普通人宁可多吃亏,也懒得和老板死磕。身边的朋友,小林、老王哪个不是这样吃过哑巴亏?说出去都嫌丢人,就当“花钱买教训”。这才是今天中国城市就业市场的真相——“不合理归不合理,忍了你就成了常态”。
事情到这里表面进入“安乐佛系”阶段——老板如释重负,“不合适就拜拜”,员工心想“早点解脱”。可问题来了,明明面试时说“四千”,转眼结算工资时就变成按“深圳最低2520元”给你,还非要按30天分摊,试用期工资待遇变魔术,一句“培训”像万能借口。袁丽丽盛怒之下搬出深圳规定“21.75天”,老板老神在在“我投了时间精力培训你了咧,哦豁,只配最低。”要较真就去找劳动站、仲裁走流程去呗。可对于普通人而言,只为了那几百块,不说耗时费力,最怕还惹上麻烦。不找,心里咽不下这口气;找了,也未必赢。老板知道你大概率“唉,算了”,所以这套路可以持续复用,不断“收割”下一拨倒霉蛋。再好的制度到了一些私企这里,摇身一变变成了老板独裁的“护身符”。归根结底,这世道就是打工人想维权太难,变成了所有人的常态。表面上社会大环境向好,其实无数小微私企成了劳动法的“躲猫猫”高手,草草“培训”,随意扣钱,纵使你有一腔热血,也被消磨成无奈“认命吧,谁让咱就是个普通人?”
话到此处,还觉得只是“个别案例”?且慢!这个套路不独属于袁丽丽一人,而是全社会的“隐形病”。从北上广到十八线小城,“试用期陷阱”“加班文化”“在线办公”早已烂大街。前几年某知名快递公司女员工自杀,还不是因为加班到深夜、被随意克扣奖金?看看各大社交平台,全民吐槽“打工哪有好下场”,996、007、白加黑、连轴转,什么“人性化管理”说得花里胡哨,落到具体你就是一台随叫随到的“工具人”。老板们动不动扯“大家要共同进步”,等上缴成果时,一拍胸脯全是自己的“领导力”;出了问题,全赖员工“责任心不够”。某位网友留言绝了“在中国上班,拼命是最低要求,不拼命根本混不下去!”更让人拍案惊奇的是,劳动法明明写得清清楚楚,可到了具体执行,变成“老板自编自演自判决”,你敢吱声,他就给你安个“不服从管理”的帽子,还能拖你工资拖到下季度。主任都成了“甩锅怪”,员工成了“活雷锋”。难怪有人调侃中国民间有个铁律,老板和员工的心永远没法拧在一块。今日袁丽丽,明日张三李四,职场毒打里谁还不是个“小丑勇士”?再加上各种“灵活就业”新闻天天洗脑,什么“自由职业”美其名曰,其实都是实打实的新型剥削——工作不稳定、福利全无、还动不动被画大饼“下次再谈”。这世道啊,“人才”成了老板嘴里的遮羞布,“社畜”才是现实里的苦主。
你以为袁丽丽辞职了,领了那几百块钱,这件事情就算翻篇了?这才是真正的大低谷。离职后的她面对的是什么?失业、焦虑、下一份未卜的命运,来深圳打拼的八零后中年人,年龄焦虑、学历焦虑、竞争压力一股脑儿袭来。大公司进不去,小公司坑多多,一不小心就掉进诸如“没有社保、不包吃住、随时待命、试用期全是套路”的连环坑。身边那些刚毕业的小年轻同样如此,老员工还容易被一句“你能力不行”赶走,年轻人又成了更容易上手的“白菜价劳动力”。整个就业市场“供大于求”,老板们就更加理直气壮,完全不用担心招不到人。说难听点,老板成天“苦口婆心”喊狼来了,其实不过是“多吃一刀”罢了。袁丽丽这次“求职教训”的结局,说明了维权太难,秩序难改,没人为你撑腰,劳动法掏出来再厚也不过是一本纸。更悲观的是,大家开始习惯这种被收割的命,习惯了就不想反抗了。表面上人们还在调侃“打工人,打工魂”,骨子里却是被逼出来的韧劲和麻木,那些为生活奔波的人早已练就一身“打碎牙往肚里咽”的本事。换句话说,这个社会最怕不是有压榨,而是大家对压榨这事习以为常了,到最后说累了都没人想喊出来。
别的不说,袁丽丽这波操作,老板真能玩出新花样。我都差点怀疑自己是不是跟不上时代了。面试抛橄榄枝,薪资画大饼,说得好听暖人心。新员工上手干活,反手一刀,变魔术式结算,连劳动法都被老板一张嘴噎得没了脾气。这要在东北,说“你搁这可劲儿整吧,看我信不信你的邪?”但在深圳,现实叭叭地告诉你想争口气都难,只能认怂。老板笑里藏刀,员工敢怒不敢言。看来现在的“企业文化”都成了“谁能多压一把谁显能耐”。说好四千变两千五,敢情当员工是地里割韭菜,割完拉走不认账。老板们,咱能不能有点职业道德?有人说,“能力有限怪不得老板刘能”。可一个社会里,全靠“没脾气”才能活下去,那才真的是社会的悲哀。有些事你可以调侃,调侃多了只剩那一句——“打工人的心,凉凉的。”
敢问各位看官,现在的就业环境,老板们套路越来越花,员工“保护自己”越来越难。难道真的是“人善被人欺,马善被人骑”,你认命就只能一辈子忍气吞声吗?还是说,打工人在大环境下只能靠自救,遇事只能一忍再忍?对于袁丽丽这事,你能忍下这哑巴亏吗?你怎么欢迎留言掀桌讨论!
和兴网-股票期货配资公司-新手配资-开户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